心脏是人体重要器官之一,就像人体的发动机,将血液输送到身体各个部分。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表现或终末阶段,也是目前心血管疾病导致患者死亡的主因。什么原因会引起心衰,儿童心衰该如何识别与治疗呢?
14岁的小科(化名)在出生两个月时,就被诊断为扩张性心肌病,十多年来通过药物治疗控制良好,但最近一次感染让其备受胸口疼痛的困扰。
小科(化名)妈妈讲述:“出生2个月时,只是咳嗽,到当地住院,因为当地医院医疗水平有限,建议到上海检查,最后在上海确诊为扩心病。十多年没什么大问题,这次是前段时间支原体肺炎感染,导致心功能突然下降。”
什么是“扩张性心肌病”,它和心脏早衰又有何关联呢?医生介绍,扩心病是一种异质性心肌病,以心室扩大和心肌收缩功能降低为主要特征。儿童心功能不全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扩张性心肌病,也是引起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猝死的常见疾病之一。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内科主任医师刘廷亮形象地讲到:“心脏扩大和心功能下降的关系,就好比吹气球,球小的时候皮是厚的,吹得越大,皮就越薄,就越没有收缩的力量。这类疾病往往在超声或者影像学检查时,会看到心脏增大,同时合并心功能收缩功能降低的表现。所以心衰就是心脏功能不能完成正常工作,全身都处于一种低循环状态,因此患者症状会很重,这个孩子就是如此,突然会有发作,觉得胸闷胸痛,呼吸困难。”
专家介绍,扩心病病因复杂,一般分为家族性等原发性与全身性系统性疾病累及心肌的继发性疾病。而由此引起的心脏早衰,在诊断时需与高血压、心脏瓣膜病、结构性心脏病、缺血性心脏病和遗传代谢等疾病导致的心脏扩大,心功能下降相鉴别。因此,临床医生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及时筛选出可治疗的孩子,同时来鉴别与一般心衰的区别。
刘廷亮表示,“我们要区分出哪些扩心病是可以治疗的,哪些是由基因造成的原发性疾病。临床中,我们看到原发性的占到一半左右,这一类通过药物治疗效果很差,可能最后的终点就是心脏移植。但比如是由心肌炎、心脏结构问题、遗传代谢引起的继发性扩心病,如果能找到原因,就能得到很好的治疗,所以及时区分在临床工作中特别重要。”
刘廷亮特别提醒,心功能衰竭病人往往会出现与心脏并无直接关联的症状,如乏力、小便减少、运动能力下降影响生长发育、咳嗽反复、呼吸道感染、甚至严重时水肿,因此应重视儿童心脏彩超检查。“孩子突然出现腹痛,不能只考虑腹部问题,其实很多是心脏问题引发的,希望能把心脏超声作为孩子常规体检的项目之一,这样就能够看到心脏增大或者心功能降低的一些蛛丝马迹,为临床诊断提供最直接的第一手资料。”刘廷亮说。
浦东招聘网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