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服务
浦东推动航运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来源:浦东时报 日期:2024-05-07 浏览

  看港口,自动化技术水平和应用规模保持领先;看航道,数字化、智慧化进程不断加快,在对标世界一流中寻找差距,始终是上海前进的动力。上海与顶尖航运中心的差距,已不在于航线和航班数量、吞吐量等“硬指标”,而在于高端航运服务等“软实力”。

  当前,上海正以发展高端航运服务业作为突破口,进一步做强枢纽功能,推动航运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全面提升航运资源的全球配置能力。航运业这一古老、不可或缺的交通运输方式,在未来产业的发展背景下,正在引发变革,承载引领区、自贸区和综合改革试点三大国家战略的浦东,一批企业正向智而行,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构建航运数字化新基建

  去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再创新高,而且连续第14年领跑全世界,实现了4915.8万标准箱;浦东国际机场获批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年货邮吞吐量344.01万吨,累计15年排名世界第三。硬件实力响当当,但在“软实力”上,仍有许多短板,而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将是补齐短板的最大变量。

  中远海运集团是我国航运界的科技标杆企业,也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主力军。近年来,集团不断推进航运要素、功能和业态向浦东集聚,旗下的中远海运科技聚焦“绿色低碳、数字智能”两大赛道,通过“船视宝”数字化新基建的建设,致力于提升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即插即用型”公共服务能力。

  日前来到位于浦东的中远海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从一个“窗口”看行业发展的新机会、新动能。中远海运科技业务负责人说,“在国际航运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不断加快的当下,提高科技能力是补齐航运服务短板的‘关键法宝’。”

  “形成新质生产力,发展未来产业是关键。我们目前正全力专注于人工智能在航运业的应用方面,并通过数实融合,用技术更新推动产业革新,全面提升要素资源的配置能力,助力提升传统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而这些能力的集中体现就是公司倾力打造的‘船视宝’平台。”中远海运科技业务负责人介绍。 

  平台整合了海量的航运业务公共数据,依托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用了221种核心算法,实现了对全球商业运营船舶的全生命周期行为识别。

  依托“船视宝”的这些智能洞察,中远海运科技以此为基础深入到了“智能航运”的各大细分领域开展数字化赋能,如港口视角的加油辅助,可提升船舶加油服务资源配置效率。上海港有非常庞大的航运应用场景,中远海运科技也在加快开展合作探索,希望辅助更多的国际船舶在上海港开展业务。

  自主航行船舶进展加快

  拥抱航运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时代机遇。 

  浦东航运科技企业——迈润智能今年有望迎来发展新高潮。中国船级社将视觉增强确定为获得辅助智能航行船级符号的必要组成部分,并于今年4月1日起实施,而迈润智能在2023年12月获得了CCS颁发的首个可视化态势感知辅助航行系统原理认可证书,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这意味着我们的智能产品变成了船舶市场的‘准刚需’,一个多月来,我们已经确认了来自各类客户数十艘的业务意向。”迈润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兵华说。

  迈润智能自成立以来就以自主航行为终极目标,专注于高识别率的人工智能视觉感知技术和多源数据融合领域,能有效解决复杂水域船舶周边态势感知的目标识别问题,开发了众多不同应用场景的算法,其中拳头产品就是“看得见、看得清、看得全、看得懂”的“迈润航海慧眼”。

  “如其中的靠离泊安全辅助系统,可以360度覆盖船舶周边盲区,实时测量船艏、船尾的速度与岸端的距离和夹角,这也正是船舶靠离泊重要的安全三要素。”张兵华介绍道,根据相关统计数据,与人为操作相关的安全事故占比达到80%。“迈润航海慧眼”可以弥补现有船舶智能航行的感知缺陷,有效保障人船货的安全。

  目前,迈润智能已经服务了集装箱船、LPG船、散货船、客船、江船、拖轮、疏浚船等多种船型,并与中远海运集团、招商局集团、国家能源集团、外高桥造船厂等龙头企业达成合作。4月22日,全球最大江海直达纯电动力700TEU集装箱船“中远海运绿水01”首抵洋山港,该船搭载了“迈润航海慧眼”,可实现靠离泊安全辅助、航行安全辅助、视觉增强等功能。

  航运领域智能航行是当前全球航运行业关注的核心焦点。国际海事组织将于2024年推出关于水面自主航行船舶(MASS)的非强制性规范,2028年将推出强制性规范。迈润智能正在和产业链上下游的伙伴一起,争取能够把突出中国特殊优势的场景和技术纳入到国际标准中,积极探索满足适合中国自主航行发展需求的路线。

  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

  浦东已集聚1100家航运科技企业,并拥有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丰富“养料”的产业应用场景。在智能船舶制造领域,集聚外高桥造船、沪东中华造船等龙头企业及上海船舶设备研究所、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等一批顶尖航运科研机构。在航运数据、供应链物流等领域,运去哪、亿通国际等新兴高科技含量企业在浦东快速成长,一步步崛起为行业“领头羊”,共同为浦东航运产业发展赋能科技创新力量。

  智能船舶作为数字与智能技术时代的新兴领域,是船舶行业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位于浦东的中国船舶集团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专注于智能船舶研发、AI技术应用和智能系统开发,已陆续建成了国内首个智能船舶总体联调实验室、国内首个数字化营运支持中心,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海事组织(IMO)海上自主水面船舶(MASS)工作组起草国际标准与海事法规,60余项专利获得授权。自主研发的数字化营运支持系统DOSS®可提供船端、岸端、移动端的数字化整体解决方案,打破了“造船到用船”的壁垒,逐步打造出中国智能船舶“总体设计+系统开发+数据服务”的一体化模式。

  据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副院长徐一平介绍,该院还牵头成立了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智能船舶分会,已携手20余家相关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我们共同发挥平台作用,融合各家所长,目前已建立造船、航运、技术研究、数据服务等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与应用的良好机制,推动打造更安全、更环保、更经济、更高效的智能船舶生态体系,助力中国在智能船舶领域成为全球领跑者。”

  在张江人工智能岛的上海首个人工智能水域应用场景内,无人驾驶“智能休闲船”在去年举行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顺利起航。据AI+海洋科创中心常务副主任、上海张科聚海创业孵化器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赵辉介绍,整个水上游览路线实现L4-L5级别水面自动驾驶,可以根据乘客需求在码头间进行自动驾驶与自主接驳。

  作为上海首个人工智能水域应用场景,该试验区已经成为科创企业聚焦AI、5G、大数据、无人驾驶、感知避碰、远程控制等关键技术,进行联调测试、演示互动等的重要场景。

  浦东新区航运办副主任董晓玲表示,当前全球航运中心都在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新赛道上密切关注和推动技术发展及规则制定,浦东顺应航运业转型趋势,从三方面发力:一是联合绿色智慧航运产业链上企业、机构、高校、科研院所等,共同打造“浦东绿色智慧航运生态”;二是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集聚市场资源合作创新,加快打造绿色技术开放平台;三是利用引领区制度创新优势,推进绿色航运标准建设及立法创新,促进浦东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区建设实现新的突破。

  依托先发优势,浦东正在新赛道积极争取主动权和话语权,用科技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做好世界级航运枢纽的“服务生”,不断提高浦东航运国际影响力。 

浦东招聘网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