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始终在努力培育孵化更适合时代发展和上海超大城市建设的社会组织。2023年7月,全国首创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社会创新示范园(又称浦东社会创新示范园)在金桥开园,成为浦东新区社会组织的培育基地、成长沃土。5月27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社会创新示范园张江分园正式揭牌,让“沃土”扩张。
截至目前,浦东已有3个区级培育基地、8个街镇级培育基地,构建出具有层次感的框架。其中,浦东社会创新示范园、洋泾八九一公益坊、金杨益天地、周浦益家园等4家社会组织培育基地入选2023年度上海市示范型社会组织培育基地,助力浦东培育发展社会组织的高地建设。
“代表性”培育基地有了“分身”
建筑面积6098平方米的浦东社会创新示范园是浦东社会组织培育基地的“代表”。示范园以“创新发展的思想库、科技成果转化的助推器、公益资源的集散地、社会创新人才的催化剂、国际组织交流的大平台”为功能定位,当前入驻的社会组织主要为支持型、枢纽型及具有示范效应的社区社会组织、行业协会商会、基金会及科技类社会组织。
按照“企业提供办公用房、政府提供财政补贴和入驻标准、社会组织自我管理和服务”的运作思路,社会创新示范园坚持“绩效导向、择优发展”原则,重点集聚、培育符合浦东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具有示范、引领功能的各类型“头部”社会组织。
以入驻社会组织为基础,社会创新示范园形成了专业孵化和人才培育的机制。例如,示范园推出了升级版社会创新孵化器,2023年以来,已有7支社创团队孵化出壳,从源头推动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
此外,示范园还举办“谋划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浦东引领区建设”研讨会、公益项目绩效评估研讨会、“慈善公益中青年学者沙龙”等活动,围绕不同议题,促进社会组织的交流联动与互助成长。
依托区级公益服务项目“供需对接·一站式服务”平台,示范园通过项目展示交流会、对接会、推介会等,促成各需求方与社会组织的对接,同时开展区级社会组织品牌项目推选活动,累计推选出30个品牌项目。
功能如此强大的培育基地,如今有了“分部”。据悉,当天揭牌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社会创新示范园张江分园,将依托张江科学城的科技创新与产业集聚优势,聚焦“科技赋能社会组织”与“产社融合创新”,致力于推动社会组织与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发展。
新区民政局表示,作为浦东极力打造“一核多点”“两核驱动”社会组织发展生态的重要布局,张江分园标志着社会组织创新示范园功能将进一步向专业化拓展,资源链接能力与区域影响力显著提升。
为社会组织发展提供“滋养”
相比之下,街镇级培育基地则如同散布在浦东各区域的“孵化器”,为周边区域的不同社会组织发展提供“滋养”。而洋泾八九一公益坊、金杨益天地、周浦益家园,则属于其中的佼佼者。
2014年正式开园的洋泾八九一公益坊位于沈家弄路891号洋泾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以打造洋泾公益生态链为目标,发挥“汇集公益之力,助力幸福洋泾”的公益阵地作用。公益坊委托洋泾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担任第三方管理,围绕社区需求积极培育和发展社区内各类社会组织,先后孵化和参与培育了21家社会组织。
其中,上海洋泾社区公益基金会、上海浦东新区阅读越精彩青少年读书服务中心、上海浦东新区爱心树生命关爱中心等社会组织都已成长为洋泾街道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建设、社区服务和社区治理的中坚力量。同时,公益坊还利用基地自身资源优势,为社区社会组织提供资源对接、专业赋能、项目咨询等一系列孵化培育服务。
同样作为社会组织孵化培育基地,金杨益天地则不断建立健全孵化基地管理机制,采用“进驻—孵化—评估—出壳”的工作模式,从注册协助、场地支持、能力培训、资源对接、信息共享等方面对园区社会组织及辖区社会组织提供服务。
通过搭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社会组织联合会和社区公益基金会“三位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如今的金杨益天地已建设成一个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培育平台,培育出一批本土社会组织,为辖区社会组织提供全方位近距离服务。
作为三个上海市示范型社会组织培育基地中最年轻的一个,周浦益家园持续为区域内的社会组织赋能发展,提供办公场所、技术支持、政策解读、法律咨询、业务指导等多项服务,帮助不同类型的社会组织提升能力、优化治理、链接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园区为入驻社会组织设置了便民服务区、宣传展示区、孵化培育区、运营办公区、会议室、多功能培训室等多个功能区,通过“阵地集成”方式帮助社会组织降低运营成本。园区还精心打造周浦镇公益服务“一站通平台”,为镇级10万元以下小型公益服务项目提供供需对接,也为入驻社会组织提供基础能力建设方面的支持,以新形式、新视角帮助社会组织匹配到合适的公益项目。
浦东招聘网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