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岸贸易印花税免征,让我们敢接更多国际订单!”这是浦东一家从事离岸贸易的企业相关负责人发出的感慨。2024年4月1日起,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试点实施离岸转手买卖合同免征印花税优惠政策。日前从相关部门获悉,试点以来,浦东已有422户企业累计享受减免金额2.82亿元,显著降低了跨国企业发展离岸贸易的经营成本,实现了离岸贸易规模能级的快速提升,全面提高了国际贸易中心枢纽功能。
减轻税收负担推动离岸贸易发展
统筹发展在岸业务和离岸业务,是总部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也是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持续推进,离岸贸易取得快速发展,但相较中国香港、新加坡等主要国际贸易中心,上海在离岸贸易规模和深度上仍存差距。
离岸转手买卖,是新型离岸国际贸易的类型之一,是跨国公司总部开展分拨业务的必备功能,印花税是该业务涉及的税种之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法》的相关规定,企业从事离岸转手买卖,需对企业采购、销售两道环节按合同金额的万分之三征收买卖合同印花税。作为中间商,境内离岸贸易企业在业务开展中与货物供应商、购买商等多方签订合同,需双向缴纳印花税。而全球主要的国际贸易中心并无此税种。
针对此,财政部、税务总局正式发布《关于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试点离岸贸易印花税优惠政策的通知》,明确自2024年4月1日至2025年3月31日,对注册登记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的企业开展离岸转手买卖业务书立的买卖合同,免征印花税,以此增强总部机构的全球资源配置能力。2025年3月24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将该项试点延期至2027年12月31日,进一步提升企业发展离岸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有关人士表示,该政策是落实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关于“支持总部机构发展离岸经贸业务”的重要举措,也是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动离岸贸易发展的重要制度安排。
企业竞争力和浦东吸引力不断增强
政策出台以来,浦东新区全面梳理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从事离岸贸易企业情况,确保政策直达快享。同时,相关部门综合运用多种形式开展政策解读,并优化审核手段,助力精准监管。
“离岸通”平台通过对境外港口装卸、海关报关等数据整合分析、交叉比对,破解离岸贸易订单流、货物流和资金流分离带来的贸易真实性审核难题。平台新增“离岸贸易业务辅助模块(税务端)”,为离岸贸易监管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数据支撑,同时通过共享离岸贸易数推的贸易流、资金流和单证的相关数据,进一步减轻企业提供证明资料的负担。
离岸贸易印花税优惠政策的实施,进一步激发了区内企业主体活力。上海豪威集成电路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集成电路设计和销售的企业,其产品主要销往亚洲和欧洲地区。“离岸贸易印花税免征,让我们敢接更多国际订单!”该公司财务负责人算了一笔账:2025年以来企业实现离岸转手买卖超50亿元,享受印花税减免约151万元。“政策直接降低运营成本,资金利用效率提升,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他介绍,企业预计未来一年离岸业务规模将再增10%以上。
同时,离岸贸易印花税优惠政策也成功吸引了一些离岸贸易龙头企业。2024年,千亿级营收规模的大宗商品贸易商中信金属的全资子公司信金企业发展(上海)有限公司落户临港新片区。浦东新区从事离岸贸易企业(含临港)从2023年的365户增加到2024年的496户,增长35.89%。2024年,浦东新区离岸贸易外汇收支规模达到910亿美元,同比增长64.9%。
据了解,后续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将继续强化部门协同,持续开展宣传辅导,确保政策落实落细、企业应享尽享。同时,做好意见收集和反馈,深化后续风险管理,提升分析评估水平,为离岸税制探索研究和推广试点总结经验做法,助力浦东打造更加专业化、多元化、国际化的贸易生态圈。
浦东招聘网最新招聘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