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的战略调整及富士康的转移
自美国对华为实施制裁以来,苹果公司对于自身处境十分担忧。尽管中国一直坚持公平开放的原则,但库克仍然担心可能将来会面临对等反制的风险。因此,过去几年来,苹果明显加快了将产业链从中国转移出去的步伐,并将目光聚焦在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东南亚市场。这样做既可以避免中国对其施加压力,又能降低劳动力成本、提高利润率,一举两得。在迁移产能的过程中,苹果行动迅速,连续将数十家中国供应商从供应链中剔除,例如欧菲光公司。在被苹果突然抛弃后,欧菲光的利润率在一个月内下降了90%,陷入了生存危机。与此同时,苹果还邀请富士康和纬创等多家“御用工厂”在印度市场投资建厂。为了争取苹果公司的青睐,富士康对赴印度建厂表现得格外积极,计划在2026年之前将约3000亿的产能转移到印度,并将当地员工规模扩大至超过7万人。
然而,富士康没有料到,它对印度市场的“痴情”并没有得到预期的回报。一方面,虽然印度有充足的廉价劳动力,但当地员工的素质普遍不高,水电和供应链等基础设施也不完善,导致富士康的产能和良率大幅下降。另一方面,尽管印度积极吸引外资,但事实上却更青睐那些拥有大量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巨头,如美光和英特尔,认为这些企业才能带动印度本土芯片产业的发展。由此可见,富士康与印度塔塔集团合资的半导体项目迟迟未获得批准并非偶然。近两年来,富士康的处境并不乐观。众所周知,几乎所有的iPhone订单都由富士康代工,但如今苹果却引入了立讯精密和和硕科技等代工厂商,分走了富士康约27%的订单份额,让三家代工厂商共同竞争。更令郭台铭心碎的是,iPhone15系列在中国市场的销量突然下滑,且频繁出现品控问题,如刮痕、掉漆和摄像头中的灰尘等,导致苹果市值损失了数十亿美元。面对用户对“印度制造”的疯狂吐槽,苹果这次也彻底无法自圆其说,于是库克突然发声,宣称在中国市场销售的iPhone15完全由中国工厂生产,与印度工厂无关。这一消息一出,富士康瞬间成了舆论的焦点,网友们戏称它为“背锅侠”。
富士康转移产能的失败与代价
尽管富士康近年来紧随苹果转移产能,但在中国市场上,富士康仍然是最大的代工厂商之一。而且,大家都知道今年的iPhone15系列大部分是在印度生产的,富士康在印度的工厂早已投入生产,并与中国生产的产品基本同步。因此,最初出现品控问题的iPhone15很可能是来自印度市场。此外,iPhone手机在中国生产了这么多年几乎没有出现过低质量问题。富士康追随苹果转移产能到印度的举动现在看来成了一个笑话,而这就是轻视中国市场的代价。
客观来说,富士康现在已经很难回头了。这不仅是因为它曾经的傲慢惹怒了中国人民,更是因为比亚迪、立讯精密等公司正加速崛起,推动着中国制造业向高端迈进。富士康最终沦为“弃子”只能说这是它自己的选择。如果回望整个事件,可以发现富士康实际上是被中国市场所抛弃的,而不是相反。富士康过度依赖苹果,未能及时转变发展策略,结果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总结部分:
文章讲述了苹果公司突然声称在中国市场销售的iPhone15系列并非在印度生产的事实,以及这一声明对富士康造成的冲击。文章指出,由于美国对华为实施制裁,苹果公司对于自身在中国市场的处境开始感到忧心忡忡。为了避免中国潜在的对等反制,苹果明显加快了将产业链从中国转移到东南亚市场的步伐。与此同时,富士康等代工企业也积极投资在印度市场建厂,希望能够抱大腿,争取苹果的订单。然而,富士康并未得到预期的回报,印度市场的基础设施和员工素质的不足导致富士康的产能和利润率大幅下降。同时,苹果引入了其他代工厂商,富士康失去了部分订单份额。最终,富士康被苹果抛弃,甚至成为了舆论的焦点。文章最后指出,富士康的失败是因为其过度依赖苹果,并未及时转变发展策略,导致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举报/反馈
浦东招聘网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