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02年至1904年,德国建筑学家恩斯特?柏石曼以东亚地区驻防旅建筑监察员的身份,被德国政府派遣到中国,对中国古建筑产生了深厚兴趣。1906年8月,时年33岁的柏石曼成为德国驻北京公使馆官方科学顾问,三年内对中国进行了全面考察,走遍晚清中国的十二个行省,行程万里,拍摄了大量的中国古建筑与景观。此后,他撰写多部相关著作,图游华夏网以其原版照片,按照拍摄地域与时间进行归集解读,与喜爱历史的读者朋友们共同研究。
第23篇行程
柏石曼将其三年的行程在当时的中国地图上逐一标明,从1906年秋到1909年,沿着直隶、山东、山西、陕西、四川、湖北、湖南、广西、广东、福建、江苏、浙江几乎走遍了中国。本篇为1908年秋,柏石曼从湖南衡阳前往广西桂林、平乐所拍摄的照片。
一、前往桂林途中
二、桂林境内
柏石曼认为桂林堪称世界风景最秀丽之地,城市坐落在平原上,群山如座座孤峰,连绵不绝。
俯拍桂林府的全貌,群峰中漓江流淌,城内建筑紧挨在一起,古城美景尽收眼底。
桂林七星山的小东江畔,拍摄了宋代建造的花桥,现在依然被誉为花桥。
漓江城内的山水风光,湖面清澈如镜,湖畔建筑与远处象鼻山倒映在水中。
对象鼻山印象深刻,形如大象,头上风水宝塔,象鼻子低垂至江中,照片中的江面漂浮着竹排。
桂林府的天后宫,福州会馆所在,信仰妈祖的福建商人聚会场所。
柏石曼来到桂林的开元寺,拍摄了舍利塔的照片,寺庙建于隋唐年间。
三、平乐境内
总结
柏石曼的中国行程记录了中国古建筑的丰富面貌,尤其在桂林,他捕捉到的风景如画,让人惊艳不已。而平乐古馆更是历史的见证,广东人的聚会之地,承载着岁月的沉淀。这段德国建筑家的中国古建筑探秘之旅,成为了历史的珍贵遗迹。
这篇文章深入展现了德国建筑学家恩斯特?柏石曼在20世纪初对中国古建筑的探秘之旅,通过其镜头所捕捉到的画面,读者仿佛能够穿越时光,亲临那个充满神秘和古老氛围的中国。柏石曼在中国的三年考察,不仅展示了他对古建筑的浓厚兴趣,更成为中德文化交流的有力见证。
首先,文章通过详实的文字和图片,将柏石曼的行程清晰地呈现在读者眼前。从湖南衡阳到广西桂林,再到平乐,他几乎走遍了中国的十二个行省。这种严谨的考察态度和对古老建筑的细致观察,为我们呈现出了一个真实而立体的历史画卷。文章的标题“神秘德国建筑家中国古建筑探秘之旅:桂林风光惊艳,平乐古馆回眸”也贴切地点出了文章的主题,引人入胜。
其次,文章巧妙地以图片为辅,通过柏石曼的镜头,读者仿佛能够身临其境。特别是在描述桂林的时候,通过对桂林七星山、漓江、象鼻山等地的描绘,读者能够感受到柏石曼当时的心境。桂林的美景在他的镜头下变得生动而震撼,使人不禁沉浸在这片自然之美中。
而文章对于平乐境内的描写,更是将读者带入了广东人的聚会场所——粤东会馆。这座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的古馆,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文章通过对其历史沉淀和柏石曼的视角,使这个古老的建筑变得更加丰富和有趣。
最后,文章对于柏石曼的三年行程进行了巧妙的总结,突出了他对中国古建筑的探秘之旅成为历史的珍贵遗迹。这不仅强调了古建筑的珍贵性,也彰显了柏石曼在中国留下的历史痕迹。整篇文章通过生动的描写、详实的内容、巧妙的结构,成功地勾勒出了德国建筑家在中国的古建筑探秘之旅,让读者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图片,侵权,谣言或其它问题请联系删除。最后,大家对于这个事件有什么不同的想法,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举报/反馈
浦东招聘网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