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培训班在广州举办探索建立疾控监督员制度,是2023年全国疾病预防控制重点工作之一,并纳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3年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中。广东作为国家首批开展疾控监督员制度试点的9个省份之一,逐步从单一监督方式到“数智化”综合监督体系转型,打造现代化传防监督体系,织密织牢监督网络,为疾病预防控制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监督保障。168名疾控监督员进驻91家医疗机构广东省卫生健康委采取“整体推进、以点带面”的方式,选定广州、深圳、佛山、东莞4个地市和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两家省级医疗机构开展试点。自4月份启动试点以来,已从各级疾控机构、监督机构、医疗卫生机构中遴选培训168名疾控监督员(专职43名、兼职125名),进驻广、深、佛、莞4个地市31个区(镇、街)的91家医疗机构,努力探索可供复制推广的疾控监督员新机制、新模式、新载体。自试点开展以来,广东省43名专职疾控监督员认真履职,围绕传染病防治监督六大板块任务,运用沟通反馈、专题调研、专项督导等9种工作方式把监督“触角”延伸到“最后一米”,有力推动医疗机构主动防范公共卫生风险,将传染病防治工作抓早、抓小、抓在平常。发挥疾控监督员“前沿哨”作用,织密监督网络据初步统计,全省各级疾控监督员发挥一线“侦察员”、风险“排查员”、业务“指导员”、法规“监察员”、政策“宣传员”等作用,在日常检查基础上开展专题调研96次,运用在线监测、医院His系统等信息化手段,动态掌握传染病防治工作开展情况,及时向卫生健康部门、疾控部门报告有关重要事项,当好疫情风险的“前沿哨”。各级专职疾控监督员进驻后,开展专项督导逾200次,及时发现公共卫生风险,向医疗机构反馈近1100条监督意见并督促整改到位。9月份后,广州进入登革热疫情流行高峰,专职监督员专项督导医疗机构院内登革热防控情况,组织开展风险评估,提醒临床医生提高诊疗意识、及早发现病例,后勤部门做好物资储备和药物储备,通过“早提醒”“早监督”推动医疗机构做好应对准备。以问题为导向,优化疾控监督员工作模式为推动疾控监督员制度落实落细、专兼职疾控监督员发挥作用,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围绕优化疾控监督员工作模式,以问题为导向,积极开展探索。基于城市医疗集团、紧密型医共体等医联(共)体的特点,广东省卫生健康委根据其成员单位的级别、床位数、驻地分布等情况,遴选若干名专职疾控监督员并指定负责人,组成“疾病预防控制监督检查组”实行综合派驻,采用“统一管理、集中办公,分片监管、定期巡查,分组督导、团队支援”的工作方式,对医联(共)体开展“多对多”监督检查,实现人力资源更优配置,管理更加统一。如东莞市,从滨海湾片区街镇中遴选6名专职监督员组成片区疾控监督检查组,综合派驻11家试点医院,采取集中办公、分片监管、定期巡查等方式开展“多对多”监督检查,由市疾控中心对该片区进行业务指导和质控巡查,形成协同监督合力。针对专职疾控监督员监督检查能力不够全面的问题,广东省创新运用“疾控监督员专家支援团队”模式,抽调医疗机构疾控工作各专业人员组成专家支援团队,为专职疾控监督员提供“组团式”技术指导,协助完成监督检查任务。目前,省和各试点地市均组建了专家指导组,广州市从疾控、卫监部门及省、市、区三级医疗机构遴选195名专家组成专家库,涵盖传染病防治6大类别专业,充分发挥专家在试点工作中的技术支撑、决策咨询、授课培训、调研评估等作用。文/何雅柔 邓雪婷通讯员/粤卫信举报/反馈
浦东招聘网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