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高,开通堵塞血管的时间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因素。得益于院前、院内急救的无缝衔接,近日,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胸痛中心与沪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浦东“120”三方,共同实现患者从抵达医院到心内血管导丝通过(即D2W)仅用时11分钟,刷新了急性心梗救治时间。
沪东居民袁先生今年58岁,近日凌晨熟睡时突感剧烈胸痛、大汗淋漓,经过一段时间休息缓解了。第二天起床后,他仍然感到胸痛,就去沪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经心电图检查,发现急性下壁心梗待排。社区医生立刻告知袁先生,并马上呼叫120。当日上午11时7分,公利医院“胸痛中心微信群”传来一张心电图,心血管内科胸痛中心团队迅速明确诊断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胸痛中心绿色通道的各个环节随即启动。
于是,心血管内科主任许嘉鸿立即决定实施“双绕行”,即绕行急诊室抢救,绕行心血管重症监护病房,直接将病人送入导管室。11时22分,病人到达医院。11时24分,复查心电图提示急性心肌梗死,并予以“心梗一包药”。11时33分,导丝通过,“罪犯”血管开通。仅用时11分钟,刷新了医院急性心梗救治时间。
据了解,“双绕行”模式是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的最高形式,需要有强大的专业团队和过硬的技术作为支撑。许嘉鸿认为,此次能够顺利完成极短时间的“双绕行”,正是得益于越来越高效的区域内转诊流程、越来越完善的信息化救治体系。
公利医院胸痛中心主任王海容介绍,医院作为国家首批胸痛中心,与周边5公里范围内的8个社区建立了胸痛急救网络,实现了“患者未到、信息先到”,不断努力缩短D2W时间,此次更是提速至11分钟,远远低于国际标准的90分钟。
据悉,在浦东,为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抢救时间,公立医院都严格执行“先抢救后收费”原则,“一键启动”胸痛救治绿色通道。公利医院已建立了以“救脑、救心、救命”为核心的区域性急危重症与疑难杂症救治体系,成功启动“一键启动”千余次,将抢救成功率提升至90%。
“求救”信号,早发现能救命
据统计,每年我国心源性猝死发病人数超过54万,相当于每天约1500人因心源性猝死离世,其中大约80%是由于突发急性心肌梗死所致。许嘉鸿介绍,特别是冠状动脉突然完全闭塞、血流中断,即发生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起病20分钟后心肌就会开始缺血坏死,随着时间延长,导致死亡的概率会提高。最佳救治时间,就在发病后的120分钟之内,而在最短的时间内开通堵塞的血管是最有效的抢救手段。
胸痛虽是急性心梗的标志性症状,但在日常生活中,胸痛作为高频症状往往被人们忽视。一旦出现胸痛、胸闷症状,持续20分钟没有缓解,并伴有呼吸困难、出汗、手臂疼痛或麻木、恶心呕吐等症状时,要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尽快到医院就诊。
浦东招聘网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