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开幕。海龙 摄亮点数字★全省生产总值增长5.3%。★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9%。★城镇调查失业率5.5%。★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5%。生态保护展现新作为★发布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祁连山国家公园设园在即,青海湖国家公园创建任务全面完成,国家公园建设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完成国土绿化455万亩、防沙治沙146万亩、退化草原改良526万亩,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双下降”。★藏羚羊、普氏原羚、雪豹等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持续增加,青海湖裸鲤蕴藏量恢复到12万吨。★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96.6%,长江、黄河干流、澜沧江出省境断面水质保持在Ⅱ类及以上,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持续保持100%。★稳步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构建金融支持“碳账户”体系,智慧双碳大数据中心挂牌成立,建成首个绿电溯源感知平台,新能源公交车占比过半。“中华水塔”更加坚固丰沛,绿水青山成色更足,高原大地处处呈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好图景。经济运行呈现新气象★以助企暖企“春风行动”开局,开展抢抓机遇促发展“1+9”系列活动,协调解决各类企业反馈问题5000余项。★一产增加值增长4.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6%,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5.3%和62.2%。★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3.6%、7.2%,客运量、货运量分别增长1.4倍、16.7%,电信、快递业务量、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均增长20%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5.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10.8%,绿色信贷覆盖率全国领先。★制造业、电力投资分别增长26.4%和7.4%。★西宁机场三期航站楼主体完工,兰新客专恢复达速运行,“复兴号”动车驶上青藏铁路,新改建普通省道和农村公路3600公里,提前两年实现高速和一级公路里程突破5000公里规划目标,引大济湟工程全线通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3%,网络购物交易额532.2亿元、增长11.8%,限额以上批零住餐零售额增长20%以上。★数字经济产业规模超过1100亿元、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20%。全省经济在风浪中强健了体魄、壮实了筋骨,发展韧性和后劲显著增强。产业“四地”释放新动能★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加快建设——形成钾、钠、镁、锂、氯五大产业集群,全年生产钾肥706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77%以上,碳酸锂11万吨、增长49.4%,卤水提锂技术国际领先。★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建设势头强劲——新增清洁能源装机980万千瓦、总装机规模突破5100万千瓦,世界最大液态空气储能示范项目落地,首个绿电制氢项目投产。★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开创新局——青海湖示范区创建成效显现、接待游客首次突破300万人次大关,新增38家A级景区,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1.1倍、2倍。★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多点发力——有机监测草原面积突破1.5亿亩,青薯9号位居全国马铃薯推广面积榜首,油菜良种推广占北方春油菜主产区总面积85%以上,鲑鳟鱼产量占全国近四成,全年输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价值168.2亿元。全省上下撸起袖子加油干,具有青海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质提速,高原资源能源优势正在源源不断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改革开放激发新活力★省国资委监管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101%。★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73.6亿元。★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93%以上,经营主体开办时间压缩至2个工作日以内,新设立经营主体增长27%。★冷湖天文观测基地新引进8台天文望远镜,“墨子”开启巡天观测,全国首个省级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创新中心落地青海,新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99家、省级科技型企业188家。★与9省市区和有关央企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实施支援协作帮扶项目近900项。★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68亿元。★开行国际货运班列154列,外贸进出口总值增长20.3%,太阳能电池、锂电池出口分别增长2倍、3.6倍。对外交流合作成效显著,改革推动、开放带动、创新驱动能力不断增强,发展动力活力持续迸发。安全保障实现新加强★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22万亩,整治耕地“非粮化”19.6万亩。★疆煤入青量增长72%,电力中长期合同电量666亿千瓦时,天然气合同气量40.4亿立方米。★“叫醒”“叫应”机制直达基层,汛期提前转移涉险群众7.89万人。★扎实推进平安青海建设“十个一”工作,市县乡三级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县级“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实现全覆盖,人民群众安全满意度连续11年提升。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青海大地处处绽放平安幸福之花。民生福祉得到新提升★财政用于民生支出占比达76%,年初确定的十大类41项民生实事全部完成。★脱贫人口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农牧民收入增速,全省农牧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高校毕业生登记就业率9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3%、8%。★新增基础教育学位1.1万个,青海理工大学校园全面建成,青海职业技术大学加快组建。★高原医学研究中心正式组建,重大疫情救治基地、省妇幼保健院建成运行,二甲公立医院实现县域全覆盖,集中采购药品耗材价格平均降幅50%,居民健康素养同比提升2.35个百分点。★建成运营56个社区养老服务站点、131个农村互助养老站点,婴幼儿托育机构、托位数分别增长3.3倍、2.7倍。★改善农牧民居住条件4万户,城镇4.56万户住房困难群众圆了“安居梦”。★长篇小说《雪山大地》获茅盾文学奖,纪录片《雪豹和她的朋友们》获中国电影金鸡奖,原创歌剧《青春铸剑221》获中国歌剧优秀剧目奖,切阳什姐夺得奥运亚运竞走“双金”、实现我省奥运金牌零的突破。★新增11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和示范单位,打造388个“石榴籽家园”社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各族群众守望相助、和睦共处,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共同创造美好生活。面对去年突如其来的积石山6.2级地震——★震后10分钟专业救援队集结赶往灾区、1小时开展地毯式排查搜救;★196名受伤群众连夜得到及时转运救治;★震后9小时通信基站和光缆全部抢通,1天内供电线路全部恢复通电、受灾群众全部住进帐篷安置点;★2天内受损道路全部实现正常通行,6天内受灾群众转移到板房安置点;★1周内学校实现复课复学、2周内实现线下复课;★集中安置受灾群众9803户45218人,安置点实现水电、采暖、公厕、生活垃圾收集设施、党群工作站、医疗服务“六有”,做到安置点点长、指挥调度、安全巡查排查、互帮互助互爱、矛盾调处化解、志愿服务工作“六到位”;★抗震救灾取得阶段性成果,灾后重建工作全面启动,18个教育、卫生领域项目先期开工。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新提升★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取得显著成效。★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全部办复、满意率100%。展望2024 擘画发展新蓝图2024年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不折不扣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工作的重大要求,认真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和省委历次全会精神,立足“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和“三个更加重要”战略地位,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践行“干部要干、思路要清、律己要严”要求,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不断推进生态文明高地和产业“四地”建设取得新成就,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青海新篇章。主要预期目标★全省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6万人以上,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106万人次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左右;★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粮食总产量保持在107万吨以上;★长江、黄河干流、澜沧江出省境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及以上,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6%以上;★能耗强度在“十四五”规划期内统筹完成国家规定目标,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完成国家下达目标。实际工作中,我们将尽最大努力,争取更好结果。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扎实做好八个方面工作(一)聚焦创建美丽中国先行区,奋力推动更高水平保护。高质高效推进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建设管理好三江源国家公园★推动设立祁连山国家公园★高标准编制实施青海湖国家公园“1+10”规划★做好昆仑山国家公园和西宁国家植物园创建工作★持续开展自然保护地“绿盾”行动★积极培育国家公园文化努力把国家公园建设得更有特色、更有魅力、更有品质,成为展示美丽中国的亮丽名片。坚持不懈推进生态保护治理修复★抓好全面推进美丽青海建设实施意见落实见效★深化巩固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成效三年行动★完成国土绿化及生态修复治理550万亩以上★深入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让青海生态更美、环境更靓,不断展现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的美丽画卷。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统筹推进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碳达峰★建好零碳产业园区★推进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先行先试★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绿色电力消费体系★深化林草碳汇试点为国家实现“双碳”目标作出青海贡献。科学有序推进生态保护治理体系建设★深入贯彻实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织密“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深化生态价值核算结果应用,推动湟源、祁连等8个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进一步提升绿水青山的颜值,更好实现“金山银山”的价值。(二)聚焦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力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更大力度推动创新强链★实施产业创新引领工程。★深入实施“昆仑英才”行动计划。★实施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更实举措加快转型提质★编制实施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规划,推动盐湖资源有序开发、产业绿色发展。★构建清洁能源“五位一体”推进格局,清洁能源新增装机突破1500万千瓦,光伏制造业产值力争突破千亿元。★全面打造“一芯一环多带”生态旅游发展格局,培育发展生态观光、高原康养、冰雪旅游。★实施农畜产品提质扩输行动,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绿色有机原料生产基地、高原冷凉蔬菜基地。更高水平强化数字赋能★实施绿色算力基地建设工程,打造数字产业集群。★深入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推动生活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引擎。(三)聚焦扩大有效需求,全力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千方百计拓展有效投资空间★谋划储备生成一批优质投资项目。★建成西宁机场三期,推进共和机场建设,建成加定至西海、官亭至大河家2条省际高速公路通道,公路通车里程突破9万公里。★扎实推进高原水网工程。★开展民间投资提升促进行动和“招商引资攻坚年”活动。多措并举促进消费持续扩大★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持续增强消费能力。★推动养老、育幼、家政等服务扩容提质。★办好惠民消费季、电商节等促消费活动,促进假日经济、夜间经济发展。★建制村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设置率达50%以上。★优化消费环境,开展放心消费行动。积极有为强化财税金融支撑★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和省以下财力分配。★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压减10%以上。★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四)聚焦深化改革开放,聚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攻坚★落实市场准入“全国一张清单”制度。★深化省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落实金融体制改革。★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化集体林权制度、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有效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全面落实中央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31条政策和我省33条具体措施,建立“高效办成一件事”常态化推进机制,健全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公共服务体系。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南下、西出”开放大通道,巩固中尼贸易陆路通道合作,提升综合保税区和跨境电商综试区功能,加快推进格尔木国际陆港枢纽工程,推动国际货运班列和铁海联运专列提质扩容。★开展“投资中国”青海行动和“青字号”产品走出去行动。★整合办好青洽会、国际生态博览会。(五)聚焦乡村全面振兴,着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毫不松懈抓好粮食生产★粮油播种面积稳定在665万亩以上,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防止“大棚房”问题反弹。★加快推进高原特色种业振兴行动,做好牦牛、藏羊本品选育和提纯复壮,建设农作物良种制繁基地30万亩以上。精准务实培育乡村产业★落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加快建设牦牛、藏羊、青稞、油菜、枸杞、藜麦等优势产业集群。★做优做精冬虫夏草、黄菇、蕨麻等特色产业。★创新培育“美丽乡村+”农业、文化、旅游等新业态。★实施好村集体经济“强村”工程。★打造200个乡村产业示范村。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建设治理★改善农牧民居住条件4万户,建设300个高原和美乡村。★年内实现天峻县苏里乡电网延伸覆盖,加快推进玉树州9个大电网未覆盖乡的电网延伸和微电网供电工程。★创建100个乡村治理示范村。(六)聚焦融合联动共享,用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突出特色激发地区发展动力★实施西宁—海东都市圈一体化发展规划,落实支持海西州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加快格尔木全省副中心城市建设。★增强泛共和盆地、环湖地区生态旅游、生态农牧、清洁能源、大数据产业等绿色发展动能。以人为本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和城市生命线工程,改造城镇老旧小区住房2.75万套,持续推动解决中心城区停车难问题。★发展绿色低碳县域经济,推动未落户常住人口平等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互利共赢深化合作交流★深度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全方位提升对口援青和东西部协作能级,统筹推进教育、医疗、智力、产业、科技“组团式”援青。★抓实落细兰西城市群建设各项任务,协同共建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七)聚焦群众所需所盼,努力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打造“青海e就业”特色品牌,提供高质量就业岗位1万个以上,高校毕业生登记就业率保持在85%以上。★加大以工代赈项目实施力度。★开展有效实用的补贴性技能培训9万人次。★做优拉面、青绣、家政等特色劳务品牌,推动公益性零工市场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深入实施学前教育普惠保障、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新建改扩建幼儿园、中小学200所以上。★加快实施3所高职院校改迁建项目,力争青海理工大学、青海职业技术大学获批招生。★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动教师资源配置优化和管理制度改革。更好保障人民健康★大力推进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青海行动。★建成运行高原医学研究中心,推动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扩围提质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推动中藏医药事业和产业融合发展。加强社会保障服务★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多缴多得、长缴多得”激励机制。★建设100个具备助餐和日间照料功能的村级互助养老站,为1500户困难老年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加强婴幼儿照护服务,完善中小学校、幼儿园周边配套设施。★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繁荣发展文体事业★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建好河湟、热贡等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推动设立昆仑国家文化公园。★推进文艺精品创作生产“昆仑计划”。★打造城镇社区15分钟健身圈,持续办好环湖赛等品牌赛事,促进“四季村晚”、乡村足球篮球等群众性文体活动健康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有形有感有效打造民族团结进步“青海样板”。★打造一批共有精神家园标志性成果。★培育壮大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品牌。★深入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青海实践”。全面完成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更加用心用情做好群众过冬安置,加强地质灾害点监测除险。★扎实推进先期开工的教育、卫生等领域项目,其他项目3月份全面开工,12月底前完成损毁住房重建及搬迁工作。继续安排实施十大类44项民生实事,不断将民生领域的“关键小事”办成百姓心头的“温暖大事”,努力让各族人民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八)聚焦强保障防风险,大力促进更高水平安全发展。强化能源资源安全保障★完善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实施涩北气田稳产示范等项目,天然气产量保持在58亿立方米以上。★深入开展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资源综合利用提质增效行动。防范化解经济领域风险★严格落实一揽子化债措施。★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因城施策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抓好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八大行动”。★严格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监管。★实施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完善地震、洪涝、干旱、地质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防御体系,健全灾害性天气递进式预警、分等级调度“叫醒”“叫应”机制。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落实“四下基层”制度。★健全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完善立体化、全天候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全力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扎实做好全民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优待抚恤、“双拥”共建、人民防空等工作,推动军民融合高质量发展,始终让军政军民团结坚如磐石。切实加强政府 自身建设奋进新征程,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更加懂青海、爱青海、兴青海,全力抓落实、促落实、保落实,切实做到干部要干、思路要清、律己要严,坚定当好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强化政治建设抓落实。——坚持依法行政抓落实。——提高能力本领抓落实。——改进工作作风抓落实。——加强廉政建设抓落实。举报/反馈
浦东招聘网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