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浦东每年新生婴儿在全上海占比一直稳定在28%左右,相当于上海每生4个娃就至少有一个是生在浦东的。浦东常住人口占上海的1/5,这就意味着产妇更愿意选择位于浦东的医院生娃。
2024年2月底,国家卫生健康委发文公布2021-2023年全国生育友好工作先进单位名单,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健康委员会榜上有名。浦东新区妇幼保健院(浦东新区妇幼保健中心)负责人施君瑶说:“我们不断加强生育全程服务,从婚前孕前保健开始,一直到早孕建册、产前检查、住院分娩、产后访视、儿童保健等生育养育各阶段,全方位保障母婴安全。”
了解到的另一个有趣的数据:2022年,浦东新区常住人口578.20万,其中户籍人口341.61万,占59.1%;外来常住人口236.59万,占40.9%。而这一年在浦东生的娃中,非沪籍占比为40.83%,第二年(2023年)则为43.3%,非沪籍女性大多数并没有回老家生娃。一名在张江从事新药研发的江苏新手妈妈说:“我在浦东工作、生活,无论怀孕、生娃,还是新生儿保健,都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周边医院完成,浦东这么丰富的资源我干嘛不享受呢?”
以一名95后女性为例,假如她打算今年结婚,如果她自愿做婚前医学检查,那么她在今年上半年有三个婚检点可选,位于碧云的浦东妇幼保健院红枫院区和惠南镇的人民路院区,还有位于高桥镇的第七人民医院;随着时间推移,婚检点还在不断增加,“十四五”期间将新增更多婚检点,方便新人就近得到婚检服务。
浦东全面落实出生缺陷三级预防措施,还将丰富婚前保健的项目,尝试在婚检对象开展如SMA携带者筛查,做到早发现早预防。出生缺陷二级预防就是各产前检查的医院对孕妇早中孕期开展胎儿NT检测(颈部透明层厚度的检测)、唐氏或无创DNA筛查以及B超大排畸的筛查,及时发现胎儿异常及早进行产前诊断,避免严重缺陷儿出生。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就是对出生的新生儿进行代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低下苯丙酮尿症等、听力、先心等筛查,及早发现和诊断,并采取干预措施,提高儿童生存质量和家庭幸福。
浦东新区现辖12个街道和24个镇。目前拥有1家国家儿童医学中心、2家婚前医学检查机构、6家定点免费孕前检查机构、18家助产医疗机构、19家爱婴医院、4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危重孕产妇抢救有仁济医院,危重新生儿抢救有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在孕育乃至生产阶段,浦东提供的是比肩国际一流的高质量医疗服务。
很难想象,在浦东开发开放之初,浦东还没有一家三甲医院,世界500强企业对浦东新区政府最迫切的要求是“希望有一个好医院”。如今,浦东拥有上海最多的三甲医院资源,优质医疗资源全市占比呈现四个“三分之一”格局:即区域内三级医院数量占全市约三分之一(全市56家、浦东16家),三甲医院数量占全市约三分之一(全市35家、浦东11家),其中市属(含部属、部队属)三甲医院数量占全市三分之一(全市30家、浦东10家),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数量占全市约三分之一(全市32家、浦东9家)。
据悉,近年全区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率、听力筛查率、先天性心脏病筛查率都接近100%。2024年,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将从6种扩大到15种,一个变化也在悄然发生——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于2023年7月通过了市卫生健康委组织的专家现场评审,正式获批开展新生儿遗传代谢疾病筛查工作,成为第四家上海市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中心,结束了此前浦东新生儿要到浦西去做筛查的历史。
2023年,浦东新区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为新区所有4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配置了CT、移动数字化X光机、肺功能测试仪、心脏彩超等高端检查设备,通过区域诊断中心为社区提供上级医院同质化诊疗服务。这也为妇女、儿童常见病“15分钟服务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事实上,浦东早就布局专科医联体建设,由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牵头,打造浦东新区妇产科医疗联合体,涵盖9家区属二、三级医疗机构、区妇幼保健中心及46家社区服务中心,实现妇产科常见病就诊在基层,并有效解决妇产科疑难和急危重症。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常年保持发达国家水平;深入推进浦东儿科医疗联合体建设,以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为核心,有效整合区域内相关医疗机构儿科诊疗及儿童预防保健资源,健全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儿科诊疗和儿童预防保健的分工协作和运作模式,完善儿中心和儿联体内各医疗机构的双向转诊机制,促进优质儿科医疗资源下沉和均衡布局。
浦东招聘网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