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龙腾中国:红山文化古国文明特展”在上海博物馆东馆向公众免费开放。本次特展是上海博物馆“何以中国”文物考古大展系列的第四展,展览联合辽宁、内蒙古、河北、北京等20家博物馆与考古机构,甄选300余件文物,汇聚红山考古百年成果及最新发现。这也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品类最全的红山文化主题展,超过四分之一展品为首次公开展出。
红山文化是距今约6500年至5000年中国北方重要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分布于辽宁省西部、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以及河北省北部地区,面积约20万平方公里。红山文化发展到距今约5500年,出现了以“坛、庙、冢”为代表的礼制建筑,形成了以玉龙为代表的玉礼器系统,成为中国最早迈入古国文明的代表性考古学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被誉为中华文化的“直根系”。
本次展览以故宫博物院藏的红山文化“C”形玉龙和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的红山文化玦形玉龙为引,通过“龙出辽河”“龙行红山”“龙衍九州”3个单元阐释红山文化信仰统一、礼制初成的古国面貌,探究其如何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文明发展之路,实证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回答“何以中国”的历史之问。上海博物馆副馆长李峰表示,展览中龙形文物众多,位于展厅入口处的“C”形龙,因造型飘逸,在红山文化中十分独特,备受观众喜爱,“这件文物能够反映时代特征,因此我们将其作为重点展品进行推介。”
上海市文旅局党组成员、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认为:“红山文化中发达的祭祀礼仪体系反映了中国文明起源的道路与特点,是中华礼制之源;蜷曲如虹的玉龙则确立了‘崇龙尚玉’的精神内核,也为中华民族意识中‘龙的传人’找到了根脉。”
浦东招聘网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