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6万亩在非洲乌干达的水稻即将成熟,进入又一次收获季。贫瘠干旱的乌干达迎来水稻丰收,听起来很不现实,但是却真实地发生了。
这背后,要归功于来自上海浦东的节水抗旱稻。从2005年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罗利军带领科学家团队成功选育出节水抗旱稻,到2011年成立上海天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海天谷”)在全球范围内研究与推广,再到如今节水抗旱稻成功走出海外,在东南亚乃至非洲推广种植……从浦东走出的这粒种子,经过20年历程,让“不可能”成为现实,为更多的地方带去丰收希望。
让旱地种上水稻
这个9月的丰收,不是乌干达迎来的第一次水稻丰收。
早在2020年,节水抗旱稻“旱优73”就在乌干达试种取得良好成效。之后,又逐步示范推广,直到2023年在乌干达取得品种审定,正式开始商业化种植。
节水抗旱稻是什么?为什么能在贫瘠干旱的非洲大地上种植并获得丰收?这得从20年前说起。2005年,罗利军带领科学家团队从23万余份水稻基因资源中逐一分拣,利用野生旱稻和高产杂交稻的基因,成功选育出这一稻种新类型。因是在水稻基础上引进旱稻特性后培育而成,该稻种具有既高效优质又节水抗旱的特性。
“在灌溉条件下,其产量、米质与水稻持平,但节水50%;在旱地,则可像种植小麦一样进行旱直播,具有较好的抗旱能力,关键时期如遇干旱,适当补水即可。在栽培上,简单易行,投入低,节能低碳环保。”罗利军介绍,与传统水稻淹灌栽培相比,节水抗旱稻根系发达,扎根较深,更容易吸收深层土壤水分,叶片有较厚角质层、较小气孔密度和叶面积,有助于减少水分蒸发。
值得一提的是,节水抗旱稻还为全球减排贡献力量。“高产-大水大肥-高碳排放”的传统水稻生产方式导致大量的甲烷排放。而节水抗旱稻采用“旱直播旱管”的绿色栽培模式,淹水时间显著减少,不仅大幅减少了甲烷排放,也保证了粮食产量。据测算,节水抗旱稻良种良法配套可减排温室气体90%以上,减排甲烷97%以上。
由于其突出贡献,节水抗旱稻的系统研究成果,先后获得3次上海市科学进步、技术发明一等奖,2013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20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从浦东走向全球
对于这一优质稻种,罗利军和团队希望能推广开来,在国内乃至全球范围扩大水稻种植面积,帮助实现粮食安全。因此,其在2011年与两名志同道合者一起在张江成立了上海天谷,将其作为节水抗旱稻科技成果转化的产业化平台,开始节水抗旱稻的商业化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
上海天谷成立当年,就设立了绿色超级稻研发中心作为公司专门研发机构,2018年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天谷研究院。主要研究任务是节水抗旱稻种质资源的管理与创新、新品种的商业化育种、配套种植技术与产品的研发与应用,研究节水抗旱稻从播种到收获的全程解决方案。
同时,形成了完善的节水抗旱稻产业化运营机制。在上海、安徽、湖北、江西分别设立了4家全资子公司;在安徽合肥建设了运营中心;在沿淮、长江流域和华南、西南等主要水稻产区规模化推广节水抗旱稻。
“南到海南岛,北到黑龙江,东至上海,西到云南海拔2000米的地方,我们都试种成功过,现在全国节水抗旱稻的种植面积有500多万亩。”罗利军说。现在,上海天谷在全国主要杂交水稻制种地区建成了6个主要制种基地、5个预备制种基地,可满足公司年制种3万-5万亩以上的需求。
在国内推广的基础上,节水抗旱稻相关品种(组合)也在海外展开了有效推广。上海天谷总经理助理张涛介绍,公司近些年在越南、缅甸、老挝和巴基斯坦以及非洲的乌干达、加纳、马达加斯加等“一带一路”国家进行了节水抗旱稻的试种示范,普遍增产20%-50%。2022年-2024年,“旱优73”分别通过布隆迪、乌干达、越南的品种审定。2024年在乌干达推广面积6万亩,单产达到500公斤,大大提高了乌干达的稻米产量。
造福更多贫瘠土地
从浦东走出的节水抗旱稻,也在本地发挥了其独特作用。位于浦东新区川沙新镇的上海旖旖粮食专业合作社,有370多亩的水稻种植面积。其中近30亩是原本拆违后复垦的地块。“以前这里是厂房,复垦后地里还有大量砖石块,完全存不住水。去年我们第一年种植,种的普通水稻,又经历了台风,最终颗粒无收。”合作社负责人沈正华说。
今年,在浦东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推荐下,旖旖粮食专业合作社引入了节水抗旱稻“沪旱61”。9月18日,在现场看到,绿油油的水稻已经一米多高,长得笔直壮实。“长势非常好,也很容易管理,比普通水稻管理轻松很多,因为不用经常灌水。”现场种植管理的陈师傅说。
浦东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艺师张珍介绍,目前节水抗旱稻主要在新区复垦地块种植。“复垦地块土地条件较差,普通水稻很难种植,这时节水抗旱稻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张珍说,目前新区节水抗旱稻种植面积有1000多亩,根据梳理,全区复垦地块有上万亩,如果这些复垦地块都种上节水抗旱稻,将会有效提升全区水稻产量。
与此同时,节水抗旱稻在更多地方的推广也在继续。天谷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明寿说,经过前期持续多年的品种选育、试种测试,现在节水抗旱稻在新疆也已经进入示范推广阶段。“相比于非洲的干旱,新疆一些地方的土地情况更复杂、难度更大,既干旱又是盐碱地,所以对品种要求除了抗旱还要耐盐碱。”他说,现在上海天谷还在加大研发力度,培育更好适应当地环境的品种,努力实现节水抗旱稻在新疆的大面积推广,以有效增加我国水稻种植面积。
浦东招聘网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