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服务
七千年前洛书重现人间!华夏易学文明探源工程系列之(七)
来源:浦东发布 日期:2023-12-15 浏览

  上回说到,大罗图上的刻画符号,与日晷上的刻画符号完全相同。

  

  

  

  

  这样的大罗图,目前所见的只有汉代的。按照数盲的逻辑,那么大罗图就是汉代才起源发明的了。

  果真如此吗?

  图样图森破!

  看看这个五千年安徽凌家滩玉龟腹中藏着的玉版洛书罗盘。

  

  玉龟腹中藏着玉版洛书

  

  玉版洛书“大罗图”

  为什么叫“洛书”?就是“络书”,“络”通作“罗”,是包罗万象之意,当然是一个罗盘。

  这个五千年前的玉版洛书罗盘,除了没有写上文字,甚至比汉代的日晷刻画得更加精细!!

  玉版罗盘上的小孔数量,正和洛书九宫图有吻合之处!

  那么,这就是最早的罗盘了吗?

  图样图森破!

  看看这个,仰韶文化鼎鼎大名的人面鱼纹盆和人面网纹盆!

  抱雪斋已经指出这两种盆与河图洛书、太一天帝之间的关联。

  这里要指出的是它们同样也是可以当日晷应用的罗盘!

  看这口沿上的八个符号标记!

  

  对比一下下图:不能说十分相似,只能说一模一样。

  

  下图中这个罗盘出自西汉时汝阴侯的墓中,与仰韶文化的人面网纹盆相隔五千年之久,但是却惊人的相似。

  不,是完全相同!

  唯一的不同,就是西汉的这个罗盘上,还写下了这些符号表示的意义。

  “→”箭头形的四个符号,表示的是四年间夏至的时刻。

  “I”字形的四个符号,表示的是四年间冬至的时刻,依次是“夜半冬至第一”、“平旦冬至第二”,“日中冬至第三”,“日入冬至第四”!

  这是明明白白的四分历!!以三百六十五日又四分之一日为一岁的日数!

  仰韶文化的人面鱼纹盆,和这个式盘上的一模一样:

  两个太一神面纹对应的是第一个夜半冬至和第三个日中冬至,两个网纹对应的则是第二个平旦冬至和第四个日入冬至!

  

  仰韶四分历冬至夏至

  这证明了什么?

  证明了最晚在七千年前,华夏易学文明就已经在使用四分历法!比《尧典》里的记载还要早了两千多年!

  而且,七千年还只是下限!上限还要古老得多得多得多得多!!!!

  我们还能看到,西汉这个式盘的背面上,赫然就是一个标准的洛书九宫图!!!!!

  

  洛书九宫图

  数盲们会不会看不清楚?来个放大版的清晰图:

  

  洛书九宫图

  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仰韶文化时期,这张图同样存在!

  说明最晚在七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河图洛书阴阳五行五行八卦和四分历………等等等等这一整套的知识体系,就已经完整而且成熟了,熟透了!

  数盲们,不服来战!

  抱雪读易,天下第一!华夏文明,万世无敌!

举报/反馈

浦东招聘网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