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推动“离岗创业”,保留福利和待遇,科研人员却望而却步
“体制内”岗位一直以来都备受青睐,吸引了大量毕业生和年轻人的争相报考,国考报名人数已经突破了300万,省考人数更是不容小觑。事业单位、国企央企等岗位的竞争更加激烈,形势愈发严峻。
然而,体制内岗位的“逢进必考”特性,使得岗位与人数之间形成了一一对应的关系。虽然相比私企,个人自由度稍显不足,但却以稳定性为卖点,免除了失业、裁员等风险。近年来,事业单位的新政策也引起了不少“外行人”的羡慕,尤其是鼓励人员“离岗创业”的举措。
在一些地区,事业单位甚至允许在职人员有副业,而一些地方更是积极鼓励科研人员离岗创业。例如,江苏和陕西地区分别表示,鼓励有编制的科研人员离岗创业,并在创业3年至6年内保留各项福利、工作岗位,社保也不会中断。
这种对离岗创业的鼓励政策本应受到科研人员的积极响应,然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很多科研人员望而却步,极少有人自愿报名。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担心一旦离岗创业,回归原岗时可能会失去自己的“位置”,岗位不再稳定,增加下岗风险。
此外,科研人员还担忧创业失败后回归原岗将面临同事的议论,甚至可能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另外,担心离岗创业会影响职称职务晋升,可能在政策发生变化时进退两难,无法回归原岗,也是一大顾虑。
对于那些能力一般,从事行政管理岗位的人来说,离岗创业并非首选。这类岗位的人员相对容易替代,离开岗位可能导致自身职业生涯的不确定性。因此,即使有创业的资金和条件,建议在充分了解市场和有明确创业规划的情况下再行动,否则创业或许会面临失败的风险。
大学生在职场稳定的环境中,工作态度往往直接影响到晋升空间。即便有离岗创业的打算,也需要家人的支持和理解,并在决策前给自己留好后路,避免一意孤行导致后悔。
总的来说,离岗创业并非对每个人都适用的选择,取决于个人的价值观和未来规划。大学生在选择职业发展的同时,也需要理性看待离岗创业的机会,可能会为自己提供另一条职业发展的道路。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任何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举报/反馈
浦东招聘网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