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烧蹄髈、狮子头、红烧肉……老百姓们的年夜饭里总少不了这些“大菜”,但你知道吗?国内七分之一生猪都有着老港“祥欣血统”。
上海祥欣畜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老港镇商会名誉会长严国祥从迈出军营,到成为生猪产业链国家级龙头企业掌舵人;从种猪领域的“门外汉”到种猪培育的“行家里手”,用了整整20年。一路走来,他和他所创办的“祥欣”品牌成为乡村振兴的见证者、参与者和推动者,也助力每顿团圆饭喜气洋洋。
从“肉鸡”到“种猪”
说起这位“猪司令”的创业,最早却是从养鸡开始的。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从部队复员的严国祥把400元积蓄全部拿出来买书,开始研究养鸡技术。然而,首次尝试的结果却是赔了6000元。老严不服输,借款50000元第二次养鸡。
这次他动了脑子,按照进出口检验检疫部门为其打造的统一供料、统一供苗、统一饲养、统一用药、统一上市的“五统一”模式养鸡,不仅养殖成活率得到保证,养殖规模也在短短几年内从几百只增加到鼎盛时的150万只,源源不断的肉鸡输往日本,严国祥赚到了“第一桶金”。
然而,由于土地资源稀缺,老严敏锐察觉到搞大规模畜禽养殖的前路艰难。新的出路在哪里?是发展屠宰加工流通末端?还是转型研究种源?进入21世纪,他在寻找新出路的双向选择中,经过缜密思考后决定退养肉鸡与商品猪,专养种猪。
种源为“芯”,畜牧业发展一定程度上是畜禽良种和基因资源的竞争。2000年是上海祥欣走向种源农业的元年。从一开始,祥欣就引进了当时国内最好的“大白”“杜洛克”和“长白”3个品种的纯种猪,并进行组群选育。2002年,祥欣又引进了150头当时顶尖的好种猪,努力掌握种源自主权,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华系猪”。
让“山猪”吃上“细糠”
“尽管中国拥有世界最大的种猪基因库,但因缺乏科学、系统性的选育与综合性的开发利用,本土种猪不太适应中国快速发展的市场需求。”祥欣育种团队通过对比发现,国外种猪6个月可以长到130公斤,瘦肉率可达65%以上。但进口种猪在缺乏持续系统性选育的情况下,很容易陷入“引种—退化—再引种”的恶性循环,摆脱不了对国外种猪的依赖。
面对这一状况,严国祥决心向着高科技、高质量、高附加值的种猪领域进军。2004至2005年间,企业通过引种建群,拉开了“祥欣种猪”自主育种的序幕。“在当时市、区农委的指导下,我们组建了技术服务团队和院士专家工作站,运用BLUP分析、分子育种等手段,开展种猪育种的研究、应用。”
2013年,为了进一步提高种猪品质,严国祥亲自率领团队赴美国选种,历经1个多月,走遍全美著名的种猪场,查遍了全美73个顶级种猪家族的谱系,斥资2000余万元,让865头美国顶级种猪“包机”来沪。“从国外引入高端定制种猪,这是上海规模最大的一次。”提起十年前跨洋引种的经历,严国祥记忆犹新,“不仅要引进来,更要走出去。”
如今,在祥欣猪场,每一头猪都有自己的档案系谱,每一天的数据都及时上传、更新,科研人员定期为生猪做精细化体检……“我们将继续扩大体系规模,重点突破及转化具有重大发展前景的技术,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华系种猪品牌,为解决国家种业‘卡脖子’问题贡献力量。”严国祥说。
在家庭的影响下,女儿严婷婷和女婿付茂一头扎进猪棚,转型成为“商二代”“猪二代”“农二代”,赓续父辈打造种源农业“中国芯”的梦想。“如今,全国人民每年要吃掉7亿头猪,其中含有祥欣基因的有7000万头,占10%。”祥欣公司副董事长付茂表示,父辈立足浦东、服务全国的想法正逐步实现,“浦东十分重视科技农业发展,我们也将继续瞄准国际最高标准,深度研究开发,站在种猪金字塔顶端,打造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养猪行业的‘中国芯’。”
浦东招聘网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