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服务
从全国241个项目中脱颖而出,浦东获“法治政府奖”
来源:浦东时报 日期:2025-07-02 浏览

日前,第七届“法治政府奖”评选结果揭晓,浦东新区人民政府申报的“强化立法保障,优化完善政府职能,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项目,在全国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41个申报项目中脱颖而出,以高票获奖。这是浦东首次获得该奖项,浦东也成为上海在本届评选中唯一获此殊荣的地区。

作为国内首个由学术机构设立的法治政府权威奖项,“法治政府奖”由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发起,自2010年设立以来已历经七届评选,其科学的评价标准与公开的评选程序,在全国范围内产生广泛影响,成为推动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风向标。此次浦东获奖,不仅是对其法治建设成效的权威认证,更彰显了这片改革热土以立法引领改革、以法治保障创新的发展密码。

 

立法引领:为改革试验田筑牢法治基石

浦东的胜出,首先源于其“以立法引领改革”的突破性实践。2021年7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正式公布,浦东得到了全国范围内绝无仅有的经济特区之外的立法授权,肩负“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的国家使命,浦东以法治为支点,撬动深层次变革,4年间实现从“制度创新”到“法治沉淀”的跨越。

如今的浦东,首创性法规正密集落地。截至目前,已累计推动出台23部浦东新区法规、2部地方性法规浦东专章、35部管理措施,形成“23+2+35”的法治保障矩阵,覆盖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前沿产业及城市治理、绿色生态等重点领域。其中,全国首部化妆品个性化定制法规《上海市浦东新区化妆品产业创新发展若干规定》颇具代表性,该法规为新兴产业“破冰开道”,发出全国首张“现场个性化服务”生产许可证,催生全国首个“前店后厂”模式,使企业从研发到上市的时间缩短70%。“从多方征集立法需求,到公开征求草案意见;从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建立立法工作专家库,到严格执行浦东新区法规和管理措施,浦东新区法规立法始终在规范有序的轨道上探索提升,体现立法反映人民意志、符合人民利益。”上海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阎锐说。

 

对标国际:刀刃向内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浦东的获奖,更深层次源于一种“刀刃向内”的政府自我革命。通过立法固化“放管服”改革成果,系统性重构政府职能,在营商“沃土”培育创新“雨林”。

在浦东新区行政服务中心,围绕“饮品店”行业探索融合实施“一业一证”“市场准营承诺即入制”两项重磅改革举措,最快实现当场发证;在浦东张江、世博、花木区域,随着《上海市浦东新区促进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规定》的实施,开放测试了538条、758.62公里地面道路,“未来车”加速跑进“现实路”;在临港新片区,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直追国际标杆……这些令人惊叹的变革背后,是浦东以法治思维破解转变政府职能,破解发展难题的生动实践。

破除制度藩篱,“放”出市场活力。以“放管服”改革为抓手,推动政府职能从“管理型”向“服务型”深度转变,在全国率先试点“一业一证”改革,出台立法授权后的首部浦东新区法规《上海市浦东新区深化“一业一证”改革规定》,将多张许可证整合为1张“行业综合许可证”,累计发放行业综合许可证超1.5万张,审批时限平均压缩近90%,申请材料精简近70%;出台《上海市浦东新区市场主体登记确认制若干规定》,推动行政许可向行政确认转变,让企业准入像“网购”一样便捷,累计惠及超8.6万户市场主体。

浦东立法不是简单的制度叠加,更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既划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又架起改革与法治的桥梁。

强化激励创新,“管”出产业质量。《上海市浦东新区促进张江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建设规定》实施后,成功吸引一批高能级企业在浦东选址入驻或者加大投资。统计显示,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超过1/3在浦东布局,浦东的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占上海的比重超过40%,集中了全国15%的一类新药和10%的创新医疗器械。

衔接国际标准,“服”出服务水平。主动对接RCEP、CPTPP等国际规则,浦东出台免予办理强制性产品认证等法规措施,提升货物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在《上海市促进浦东新区标准化创新发展若干规定》引领下,提升国际标准制修订参与度和话语权。同时,为法律服务业赋能,出台《浦东新区促进法律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若干规定》《浦东新区促进商事调解若干规定》等管理措施,加快建设浦东国际法律服务园,突破性探索中国籍涉外法律服务人才特许执业、律师事务所特殊合伙人、浦东与港澳律所实体联营等一系列制度,将浦东打造成为上海国际法律服务中心核心承载区,以高质量法律服务保障高水平改革开放。

浦东招聘网最新招聘信息